不管跟谁做爱,记得戴套
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我们!
2015年是世界同志权益实现飞跃的一年。
6月26日,美国宣布全美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。
看看《时代周刊》
三大国际电影节,年年都有同志电影获大奖,这已不是一个政治正确的问题,而是人类文明的进步:爱的权利乃天赋。
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,涌现了许多同志电影佳作:
《来自远方》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;
《卡罗尔》女主角鲁妮·玛拉获戛纳电影节影后、影片获同志棕榈奖;
《醉·生梦死》获台北电影节最佳剧情长片奖,柏林电影节胜利柱奖;
《桑格莉之夏》获圣丹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,法国《电影手册》年度十佳;
《丹麦女孩》入围威尼斯电影节;
《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》入围柏林电影节,这是我钟爱的电影大师彼得·格林纳威的杰作,影片尺度大得惊人。台北的观众去年11月已经在电影院里看到,现场估计一片哇哇声。
《来自远方》
《卡罗尔》
《醉·生梦死》
《桑格莉之夏》
《丹麦女孩》
《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》
但今天不聊同志电影,我们来聊聊同志话剧。
《毕业生之漂亮衣裳》2015年12月低调的在国话先锋剧场上演了。海报上的彩虹色提示我们这出戏涉及了同性恋。
导演袁卫东是徐克徒弟,《七剑下天山》的副导演,《龙门飞甲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的执行导演,他为什么要来导演一部同性恋题材舞台剧呢?他是GAY吗?我不清楚,我觉得他是直的,不是弯的。可他内心充满了善意与爱。
编剧张馨月说:“我没有讴歌谁,但我愿意赞美爱情,所有真诚的爱情都值得尊重,不管同性还是异性。
我也不想讴歌艾滋,或其他任何一种病痛。没有人希望得病,得任何病。
可几乎人人都可以接受《滚蛋吧,肿瘤君》中那个面对癌症仍然坚强乐观的女孩儿,却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敞开双臂,拥抱感染了艾滋的人。
人性中天生的同情和包容,在面对艾滋两个字的时候,常常失去了效果。人们会担心被感染,人们会指责他们自作自受。”
还记得给汤姆·克鲁斯带来奥斯卡影帝和柏林影帝的那部《费城》吗?他扮演一位染上艾滋病而失去工作的律师,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将老板告上法庭。艾滋病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疾病,并非对同性恋的惩罚。
《费城》
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同样表现了人类与艾滋病进行斗争的勇气,男主男配都获得了2014年的奥斯卡。
《达拉斯买家俱乐部》
意外看到《毕业生之漂亮衣裳》这出话剧,剧中同性恋男子与一个陌生异性恋女子没有戴套就发生了关系,被她染上了艾滋病,他的生活了巨大改变。这部话剧对爱,对生命的理解,非常特别,有力量,也有深度。爱可以超越一切,恐惧,怀疑,疾病,会重新定义,会让你变得更勇敢。演员全是新人,表演很精彩,穿插剧中的歌也很好听。
今天邀请编剧张馨月、导演袁卫东回顾这部话剧首演的忐忑心情,以及创作这个剧本的漫长历程。15年前他们就开始了创作,15年后才公开上演,他们的故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发生变化,他们对自己的人物也有了更多的理解,他们也把所看到的所思考的融入到故事当中。
《青年电影手册》主编 程青松
关于剧本的故事 张馨月
2015年12月1号,北京今冬头一场大霾,能见度极低。网上大家调侃说,能在这一天出门的,都是生死之交。19点,国话先锋剧场,观众开始陆续进来。我躲在入场处的一角,紧张地看着观众席,今天是话剧《毕业生之漂亮衣裳》的首演。
19点20分,还有将近一半空座位,19点29分,已经有将近八成的座位都有了主人。演员们已经在台上站好,19点30分,说出了第一句台词。
接下来的两个小时,我在观众席上听着观众们的评论,看着他们笑、看着20分钟左右有六个人离场,看着接下来的时间里有人流泪,有很多人身体一直保持着前倾的状态看完了这部戏。灯光大亮的时候,我看到演员们光彩照人的笑容,和观众们痛快的掌声。
从第二天开始,就场场满座了。
但仍然每天都有人离场,在开演20分钟左右,台上两位男演员,戏最精彩的时候。
我知道我们在挑战了一点点传统,我们的舞台上,有真实的青春,异性之爱、同性之爱,有爱的最高喜悦,也有代价——被很多人视若妖魔的艾滋。
这个故事的创作源起是15年前,导演袁卫东在天涯论坛看到一篇贴子,《最后的宣战》,署名黎家明,一个艾滋感染者。这个故事触动了袁导,他很快写好了第一稿音乐剧剧本,但在当时,这个题材还很难被认可。10年前他找过我一次,8年前又找过我一次,以后又不断提到这个故事,从音乐剧剧本到电影剧本,一稿又一稿,直到今年,他又一次提出把这个故事改成话剧剧本。
为了帮助我迅速进入状况,导演做了很多努力,其中一个是找到了艾滋公益组织的年轻负责人小刚,在一个很阳光的下午,一起聊天。
那天我问到曾经关注过的女孩儿,感染了艾滋的大学生朱丽亚,小刚说她已经做妈妈了,现代医学可以用母婴阻断技术,让病友生出健康的宝宝。
那一瞬间,真的有一个太阳,从我眼前升起,我觉得这个阳光下的婴儿,应该是这个戏的最后一幕。虽然在最后的话剧中,我们没用到这一笔,但那天的阳光一直照着我整个写作的过程。
袁导还做了一件事,拉着我参加了”爱滋徒步“。三辆大巴坐得满满的,有志愿者、有感染者。我承认刚上车时我有点小紧张,甚至还在猜测谁是志愿者,谁是感染者。但很快我放弃了这个想法,因为他们看起来都一样高兴、友善、阳光。我也高兴起来,跟大家一起吃东西、聊天、到达长城、开始行走。
在一个小平台上,大家展开旗子,一起做热身活动,合影,正开心的时候,我有点累,退到人群后面,在一个长椅上坐下。然后,几乎是立刻的,长椅旁边一对中年夫妻,弹跳起来,离开了椅子,离我很远。
我手中的小旗子上印有“爱滋”(并非常见的艾滋)两个字,现在我看到了这两个字会带来什么。黎家明的话,在十五年后,我第一次听懂了。
我对夫妻俩笑了笑,他俩看着我,谁也没有一丝笑意。
那一刻,我清楚地知道,我被他们嫌弃了。不仅是我,是我所在的这一群年轻人。
我也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,我和这些年轻人绑在一起,他们每一个人曾经遇到过的伤痛,都集中起来涌向我。我没法说清楚那个力量有多大。
但那天又是一个很阳光的天气,我看着他们很阳光的笑脸,全身的血重新温暖过来。
爱滋徒步公益活动,长长的红丝带
再一次修改剧本的过程,对我来说是个奇迹,以后有时间再聊这过程里的种种神奇吧。总之我一边写,一边告诉导演,你不用提前看剧本了,直接找演员吧,准备排练。
一向一向挑剔的处女痤导演,居然看看我,点头了,说那好,我不看了。
他果然抱着信任,和演员们一起开始读剧本的,读完后他告诉我,很好。
选演员的过程中,故事也继续发生着。我们在初试和复试中,都只看了演员的基本功,没有讲我们的剧情。只在最后一次试戏时,给了演员剧本。一个条件很好的演员放弃了,他说他还年轻,不能演这样的题材。听说后来他也在一些演员群里发信息,提醒大家不要来,因为这部戏里有同志和艾滋话题。
我没有讴歌谁,但我愿意赞美爱情,所有真诚的爱情都值得尊重,不管同性还是异性。
我也不想讴歌艾滋,或其他任何一种病痛。没有人希望得病,得任何病。
可几乎人人都可以接受《滚蛋吧,肿瘤君》中那个面对癌症仍然坚强乐观的女孩儿,却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敞开双臂,拥抱感染了艾滋的人。
人性中天生的同情和包容,在面对艾滋两个字的时候,常常失去了效果。人们会担心被感染,人们会指责他们自作自受。
每场演出后的交流,几乎都有观众问同一个问题:“你们怎么看待艾滋感染者?”
诚实地说,面对他们,我既没有同情、也没有所谓的包容,当然更没有任何的轻视,因为我们都是一样的人,他们可能因为一次的不小心,受到了过于严厉的惩罚,我自己可能有过很多罪和错,侥幸逃脱了惩罚。我自己心里知道,我们都是一样的人。怎么看待他们呢?真的就像看待我自己一样,我们确实是一样的人。
我的身体每天都分为两半,一半属于我曾经是的那群人,一半属于我新认识和尊重的这群人。
假设一个是左,一个是右的话,我想告诉我的左边身体:理解右边吧,理解他所承受的痛苦、所付出的代价,理解他和你的不同。
我也想告诉我的右半边:原谅左边吧,原谅他的恐惧,原谅他的嫌弃,他只是还不够成熟,人的心是会一点点变大的,我们给他时间。为了这世界更好,我们可以同时做两件事:一是争取,争取尊重、理解和空间。二是给予,给予爱、理解和包容,包括那对夫妻,包括那个年轻的演员。
因为,我们真的是一体。
这是一个有趣的戏剧。我听到观众在听到男男表白时,会发出意外的声音,我也看到最后的拥抱时,观众对他们的理解和爱意。我看到安全套第一次被吹起时,观众的障碍,也看到谢幕时年轻的演员们全部吹起套套,观众兴奋地为他们加油鼓掌。
能在一个剧场之内,感受到变化正在发生。每天在这里有满座的人,愿意看这个故事,愿意感受你带来的一点点不同,做为一个编剧,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。
1月19——24号,希望和你在剧场相逢。
导演袁卫东的自白
我学的是舞台剧,不过这些年做电影更多。
第一次学电影是在2002年,非典那年,徐克导演是我的师父。电影的所有知识,都是从那时候开始的。一路学习电影,一路跟他工作。从学写剧本开始,然后相关电影创作、制作的各个工种,学了很多东西。
徐导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,他可以非常清楚的告诉怎么获得你希望达到的效果。他说,拍电影其实是不断学习、不断实践的过程。
我很幸运能跟他学习,从《七剑》开始学徒,做副导演,后来在《龙门飞甲》、《智取威虎山》做执行,再到自己导演的3部电影,都是不断学习、实践的过程。我现在所掌握到的,不止技术,还有心态和思维方式,都来自我的师父。
《毕业生之漂亮衣裳》,其实也是电影剧本在先。有一天我突然想,先做个话剧吧,在舞台上上演一部电影会怎样?编剧馨月觉得应该会挺好玩,就改了一稿舞台版。
我导演的第一部话剧是15年前,现在对舞台已经有点陌生了。所以这次回归,也只能用对电影的感觉,在舞台上玩一把“3D真人立体电影”。
电影的场景会比话剧更自由,舞台似乎会觉得有些局限。在排练过程中,原本的限制变成了促发创作的动力。干脆把现实场景完全忽略掉,就通过演员的表演,想到哪,就去哪,场次完全不受限制。
剧情结构上也一样,电影中常用到的闪回、倒叙,都不用客气地拿来,发现在舞台上也一样好用。
舞台呈现上,把中国画的写意和电影的写实,用一块8米X8米的白色地胶结合在了一起。观众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块白色的宣纸,更可以当成一块电影银幕。比立体电影更立体,比中国画写意更写意,很爽的尝试。
戏里有年轻人最真实的情感,同性之间的,异性之间的。
每一种真诚都值得尊重,每个青春都值得珍惜。
主创团队
代表作:
电影《浅蓝深蓝》、《过界》、《老大别怕》导演
电影《智取威虎山》、《龙门飞甲》、《七剑》执行导演
舞台剧《空中的陶醉》导演、编剧
作品曾获休斯敦国际电影节导演金奖、国产电影新人新作展最佳导演奖等
编剧:张馨月
代表作:
电影《浅蓝深蓝》、《光辉岁月》、《过界》、《老大别怕》、《小豆的夏天》编剧
电影《桃姐》台词编剧
电视剧《七剑下天山》编剧
电视剧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粉红女郎》、《半生缘》编辑
作品曾获中国夏衍杯电影文学剧本奖
主演:姚宇、王晨、曹魏、翟艺舒、哈森、张成龙、张琛
剧 评
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,让人们从更深的层次正视自己的爱、身边的爱。在喧嚣的都市中,看这个故事,让我们在大笑过后,内心收获到力量。(互联网投资并购专家、管理学博士任俊正)
看后带来思考与震动!很不简单!向付出辛勤创作的团队致敬。(戏剧表演教育家何炳珠教授)
一个开拓、创新、正能量的演出。你是我们的骄傲。(中国音乐剧之母钮心慈教授)
编剧写得很棒!戏剧叙事中几个时间节点的反复强调,也具有人生瞬间、尖锐时刻的深层隐喻。演员的表演清新自然、导演手法流畅生动。(中国艺术研究院宋宝珍老师)
这是一部真正为现在的年轻人写的话剧,写出了年轻人的反叛、青涩和努力。结构创新、情感动人、导演手法成熟、演员表现出彩!(著名艺术评论家钟艺兵)
24把椅子别具匠心,分割成一个个场景,虚拟成一个个道具,一幕幕画面在观众脑海构建,电影的手法呈现话剧,点赞!(观众留言)
痛苦与害怕是因为你不同,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。这个戏在欢笑之后让我们知道,安全感来自于,我们的内心可以承认不同,并且保持友好。(观众留言)
年轻、炽热、多情、成长的剧痛与狂喜。年轻的情感就是这么让人心动,让人心疼。(观众留言)
编剧极有深度,又有意义。虐心的同时还很喜剧欢乐。(观众留言)
不靠华丽舞美。只是凭借演员凤凰涅槃后化腐朽为神奇的表演,以及平实、风趣和打到心底的台词,彰显出来的,是导演编剧十年磨一剑、直面现实题材和敏感话题的执着与韧劲。(观众留言)
1月19-24日,国话先锋剧场,二轮演出开启。
一起尊重世界上原本就有不同的感情。
第七届中国电影金扫帚奖投票专题
点击文字可进入
▲
点击标题可进入
长按二维码 关注青年电影手册
支付宝请备注地址电话姓名联系人:马文放
电话:18615754810